【周报】200720-0726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7月LPR维持前值不变

7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新LPR报价,1年期LPR报3.85%,5年期以上LPR报4.65%,均持平上月。

成都市正式获批 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已扩大至9个地区

7月20日讯,近日,成都市已正式获批开展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随着成都加入,目前试点范围已扩大至9个地区(北京、上海、重庆、深圳、雄安新区、杭州、苏州、广州、成都)。

蚂蚁集团计划在科创板和港交所寻求同步发行上市

7月20日,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宣布,启动在A股科创板和港交所主板寻求同步发行上市的计划。

财产险和再保险属地监管改革下月启幕,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公司36家

7月21日讯,据悉,银保监会研究制定了《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监管主体职责改革方案》,将于今年8月起实施。《方案》的核心是:除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87家财产保险公司和13家再保险公司划分为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和银保监局属地监管两类。其中,银保监会直接监管公司36家,银保监局属地监管公司64家。(上海证券报)

证监会:同意北京、上海、浙江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

据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7月21日发布,7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原则同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深圳等5家区域性股权市场开展区块链建设工作的函》,原则同意了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深圳等区域性股权市场参与区块链建设试点工作。

区块链首部权威部门规范文件出炉 央行推动在金融领域规范应用

7月22日讯,央行下发《推动区块链技术规范应用的通知》及《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评估规则》,这是国内首次由最高权威机构颁发的区块链相关规范文件。根据财联社记者获得的文件显示,央行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区块链技术应用风险防范机制,定期开展外部安全评估,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规范应用,开展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备案工作。同时要求行业协会加强区块链技术金融应用行业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自律检查、信息共享等机制。该文件具体涉及各类银行、证券股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私募、保险以及支付行业,包括涉及区块链技术的金融业务系统、科技产品。(财联社)

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过高?最高法回应:正在抓紧研究

7月22日,在最高法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表示,最高法民间借贷司法解释对于民间借贷的利率设定了24%的司法保护上限,实践中有的观点认为这个利率标准太高。对此,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庭长郑学林表示,“对于社会上反映的司法保护的民间借贷利率过高的问题,我们正在抓紧研究。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结合民法典的最新规定开展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的修订工作,调整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央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22日讯,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提升征信市场有效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与百行征信有限公司17日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依法合规、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征信战略、业务、技术合作研究,切实发挥“政府+市场”作用,共同推动我国征信市场繁荣发展。

新三板精选层7月27日正式设立,届时首批32家企业挂牌交易

7月22日讯,全国股转公司新闻发言人表示,新三板精选层将于7月27日(下周一)正式设立并开市交易。届时,已经完成公开发行的32家企业挂牌交易,正式与百万投资者见面。

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已正式发布,当日收报1497点

7月22日讯,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代码000688)已正式发布。该历史行情数据显示,2020年7月22日,科创50指数开盘1474.015点,收盘为1497.23点。(证券时报)

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

7月23日讯,昨天上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到西城区、海淀区调研金融科技和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建设。他强调,要牢牢把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深化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发展,优化拓展金融街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科技示范区。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超13亿,占全球网民3成以上

7月23日,2020年(第十九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在云端开幕,大会发布了《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13.19亿,占据全球网民总规模的32.17%;4G基站总规模达到544万个,占据全球4G基站总量的一半以上;电子商务交易规模34.81万亿元,已连续多年占据全球电子商务市场首位;网络支付交易额达249.88万亿元,移动支付普及率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已稳居世界第二位。(澎湃)

中证协:134家证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34亿元

中证协发布证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经营数据显示,134家证券公司2020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34.04亿元,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831.47亿元,124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13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03万亿元,净资产为2.09万亿元,净资本为1.67万亿元。(证券时报)

平安产险收购汽车之家26%股权

7月24日讯,银保监会近日批复同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汽车之家股权:平安产险以自有资金投资收购AUTOHOME INC.(汽车之家)约26%股权。

银保监会:加强融资担保非现场监管 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7月24日,为全面、深入贯彻实施《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做好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工作,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定了《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印发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规程的通知》(银保监发〔2020〕37号,以下简称《通知》)自2020年9月1日起施行。

银保监会表示,《通知》重点围绕融资担保公司非现场监管工作职责分工和非现场监管流程,在信息收集与核实、风险监测与评估、信息报送与使用、监管措施等方面作出了规定,完善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报表和指标解释,实现了监管指标统计与监管制度要求相统一,有利于监督融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促进监管制度要求的落实和执行,更好支持普惠金融发展。

《通知》指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非现场监管应当重点关注融资担保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变化、公司治理状况、内部控制状况、风险管理能力、担保业务情况、关联担保风险、资产质量状况、流动性指标和投资情况等。

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法查询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市场化征信机构数据库有关融资担保公司的信息。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推荐经营稳健、财务状况良好的融资担保公司按照规定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融资担保公司可以按照商业合作原则与市场化征信机构合作,依法提供、查询和使用信用信息。

针对融资担保公司出现重大风险、异常变动、突发事件等情况,《通知》强调,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分析原因,及时处置融资担保公司风险,并按照有关重大风险事件报告制度的要求向本级人民政府、银保监会和央行报告。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监测分析结论和突发事件情况,结合融资担保公司监管指标等,科学预判重大风险变化趋势,前瞻性开展短期和中长期风险预警。

谈及具体的监管措施,《通知》表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非现场监管的风险监测、信用评价与评估结果,开展差异化监管,适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指导、提示融资担保公司关注重点风险,督促其持续改进内部控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切实防范化解风险。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融资担保公司风险严重程度确定相应的应对机制,依法采取提高信息报送频率、督促开展自查、要求充实风险管理力量、做出风险提示和通报、进行监管谈话、开展现场检查、责令其暂停部分业务、限制其自有资金运用的规模和方式、责令其停止新设分支机构等监管措施。

银保监会再度规范车险市场秩序,加强手续费、准备金等监管

7月26日消息,从业内获得银保监会文件《关于规范车险市场秩序有关意见的通知》显示,从调整优化考核绩效、切实加强手续费管理、科学强化准备金管理、提升车险服务水平以及持续保持监管高压态势方面对各地银保监局和财险公司提出了市场规范方面的要求。据悉,《通知》的出台的背景,是近期违规支付手续费、垫付手续费、费用不入账、数据不真实等问题的增多。(北京商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