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220912-0918

央行、银保监会发布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

9月13日,为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了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4家。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中工网)

数字人民币App改版 子钱包更名为“钱包快付”

9月14日,数字人民币 App 改版,子钱包更名为“钱包快付”,并将位置移至“我的”板块,点击即可开通商户。另外,软硬钱包也进行了汇总展示,相较此前来看分区更清晰。(北京商报)

微信支付分联合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进一步升级“先充后付”

9月14日,微信支付分联合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充电桩企业进一步升级“先充后付”。只要车主的支付分在550分及以上,就能优先享受“先充电、后付费”的服务,不用再提前充值或缴费。截至目前,微信支付分“先充后付”已与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新能源品牌,以及特来电、星星充电、开迈斯等充电桩企业建立合作,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超120万个公共充电桩。(网易新闻)

国办发文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坚决查处银行强制捆绑搭售理财产品等行为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意见》明确,着力规范金融服务收费;加快健全银行收费监管长效机制,规范银行服务市场调节价管理,加强服务外包与服务合作管理,设定服务价格行为监管红线,加快修订《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鼓励证券、基金、担保等机构进一步降低服务收费,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合理降低交易、托管、登记、清算等费用。(和讯网)

穆长春:即便运营机构破产 用户钱包内的数字人民币也不纳入破产财产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十一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表示,数字人民币属于特殊动产,同时数字人民币也是典型的消费物。穆长春强调,“即便运营机构破产,用户钱包内的数字人民币也不纳入破产财产,不受‘零点法则’影响。此外,数字人民币是央行货币,央行是流动性的最终提供者,使用央行货币进行货币结算可以更好的保障结算最终性。”(第一财经)

央行副行长张青松: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立法进程

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张青松在谈及推动支付产业高质量发展时表示,一是持续推进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和非法支付活动的资金链治理,行业各方要坚决主动的承担治理主体责任,平衡好防风险与优服务的关系,不断提升打击治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履行好保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义务;二是落实好强化大型支付平台企业监管,促进支付和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的工作方案,坚持支付业务回归本源,规范平台企业支付业务,加快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立法进程,夯实监管法治基础。(证券日报)

【周报】210927-1003

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

9月27日讯,《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26日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指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新华社)

央行: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并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9月27日讯,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三季度例会,会议指出,有序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以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第一财经)

最高法发布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

9月27日讯,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包括七件不正当竞争案件和三件垄断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林广海表示,目前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司法解释,就数字经济领域商业道德的认定、流量劫持行为、互联网干扰行为、恶意不兼容行为以及数据权益保护等多个热点难点问题,都作出了专门规定。(央视新闻)

北京银行将成立理财子公司

9月27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二〇二一年第八次会议于2021年9月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关于北京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的议案》,同意投资不超过50亿元设立理财子公司,并授权高级管理层办理相关具体事宜以及根据监管机构要求组织实施报批手续,授权期限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24个月。(科技金融说)

银联云闪付接入腾讯和微信部分场景

9月27日讯,继微信支付收款码与银联云闪付App实现互认互扫之后,近日,腾讯与云闪付的互联互通即将迎来更大进展。包括:云闪付App支持Q币、QQ音乐和腾讯视频的充值服务;以及微信小程序支持云闪付支付。(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地:深圳首个完成测试的创新应用出炉

9月28日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表示,深圳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正式宣布了“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创新应用已成功完成创新测试。“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由深圳市福田区政府与百行征信联合建设,在深圳市福田区政务服务信用审批系统上线,借助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多种新兴信息技术,把信用信息嵌入政务服务审批流程,通过“信用+秒批”“信用+容缺”“信用+承诺”三种模式,提升了各项事项的办理效率。

自2020年7月首批创新应用公示以来,深圳市先后已有两批共8个创新应用已纳入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进行创新测试。据了解,此次完成测试的“百行征信信用普惠服务”作为深圳市首批公示的创新应用,已于2020年11月完成登记,并正式进入测试运行阶段。(21财经)

北京完成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全流程闭环验证

9月28日讯,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作组近日公布了北京市首批顺利结束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测试的3个创新应用,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的“基于物联网的物品溯源认证管理与供应链金融”、中国银行的“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金融服务”和中信百信银行的“AIBank Inside产品”。此次3个创新应用完成测试标志着北京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成对创新监管工具的全流程闭环测试,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框架落地实施初见成效。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3个创新应用完成测试,就意味着这些应用在工具内运行期间,从效率、安全等方面各方面均已达到相应的要求。未来,这些产品可以常态化地、更广泛地向客户提供服务。(北京日报)

中国恒大以近百亿元出售17.5亿股盛京银行股份

9月29日讯,中国恒大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将其持有盛京银行17.5亿股的非流通内资股(占总股本的19.93%)转让给盛京金控,对价为每股5.7元,合计99.93亿元;盛京金控由沈阳市国资委持股58.33%。中国恒大表示,引入国企有助稳定盛京银行的经营,同时有助于公司仍持有的盛京银行14.57%股权的增值保值。盛京银行要求,出售事项全部所得款项需用作偿还集团对盛京银行的相关债务。

山东出台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

9月30日,山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大数据发展促进条例》,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山东实行数据安全责任制,按照谁采集谁负责、谁持有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定数据安全责任;明确了国家安全领导机构、网信、公安、国家安全、大数据等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数据安全责任单位的保护责任。(证券时报·e公司)